
釀酒界的文藝復興 祟尚天然無添加的橙酒 (Orange Wine)

Josko Gravner︰「我並不反對進步。電腦與飛機,我同意這都應該存在。他們運作得更好,我就更開心。可是,不像電腦,葡萄酒的終點是在人的胃,沒有科技的需要,僅需好好地尊重自然。」
近年來橙酒既地位同人氣持續上升,逐漸成為愛酒人士既新寵。顧名思義 「橙酒 」應該係「 橙」 釀成既酒?如果大家咁諗,就成功俾佢個名fake左??。
「橙酒 」既命名同食得既「橙」無乜關係,純粹因其酒色。最先喺2004年英國進口商David Harvey提出「橙酒 」呢個名。咁點解橙酒會係橙色?因為橙酒係以釀紅葡萄酒既方式去釀白酒——將葡萄連葡萄皮一齊釀,盡量萃取白葡萄皮中既顏色、丹寧(Tannin)同其他物質,咁釀出來既酒就會好似晚霞咁靚既深橙色調!
雖然「橙酒」呢個名係呢十幾年先發明,但原來早喺5,000年前既高加索地區,即係依家既格魯吉亞(當地稱為Amber wine琥珀酒),已經有人釀緊「橙酒」。佢地將葡萄、皮同籽一齊放喺埋藏土裡面既陶罐(Qvevri)中浸漬發酵長達8-9個月,唔去干預發酵過程,亦唔會澄清同過濾,如此浸漬得來既酒,酒色、香氣、味道以至抗氧化能力都非比尋常。呢種「貼近天然」既Qvevri釀酒技術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上世紀90年代,意大利釀酒師Josko Gravner深受Qvevri釀酒技術啟發,喺自己既酒莊大膽摒棄全部先進釀酒設備,從格魯吉亞引入Quevri古法釀造橙酒。
從酒界最前衛、最相信科學既釀酒師,一下子變成最老派、崇尚天然既綠色份子,Josko喺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證明呢條係正確既路,一連推出Anfora系列幾款橙酒,喺市場大放異彩,掀起歐洲葡萄酒界既「橙色革命」;而差唔多同一時期Stanko Radikon亦發佈自己既橙酒,後續影響無數酒莊,如Franco Terpin,Paolo Vodopivec等等,熱潮傳至鄰近既斯諾文尼亞、奧地利、克羅地亞、法國、遠至美國同澳洲。
橙酒喺風味上大多帶明顯既酸味同石榴、橙皮、堅果既香氣,不妨感受下佢果種好raw好「天然」既味道,到底係「超正」定係「奇葩」,請親自品嚐後才判斷吧。
自然酒 憑甚麼成為熱潮

或者你仲未飲過,甚至對「自然酒」茫無頭緒。但無可否認,「自然酒」既熱潮近年已經從日本、英國、法國、澳洲蔓延至世界。NOW就用兩分鐘睇下「自然酒」懶人包!
點樣理解「自然酒」?退一步諗,莫非其他酒都係「非自然」嗎?
首先我地要認知,即使係「最不自然」既葡萄酒,相對市面上其他包裝飲料都更「天然」,只係「自然酒」更天然。簡單講,「自然酒」就係就係盡量減少人為干擾——種植葡萄時少干預、發酵時使用自然酵母,釀酒時不添加二氧化硫,裝瓶前不過濾……無錯,就好似以「素顏」見人一樣,務求反樸歸真,釋放土地靈魂 。因為呢派人相信,大自然本來就充滿能量,作為人類唔應該「自作聰明」,去做啲「人定勝天」既傻事。
當然,「天然酒」唔單止係炒作「綠色」概念。究竟佢有咩咁巴閉?係咪好飲啲?留返下次再詳細講解吧!

不過就順便提一下,DRC(羅曼尼康帝)、人稱阿婆既Leroy仲有好多勃艮第著名酒莊都係「自然酒」,有佢地做模板,憧憬都係自然既。